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特殊教育      小说目录      搜索
第273章 扩军备战
    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的两年,德国政府除了通过加强国家调控,在经济方面挽救危机之外。
    军事方面,德国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民族工人党上台后,政府便颁布了一项有关扩军的计划。
    在这项秘密报告中,政府要求军队在四年内完成部队的整顿和训练,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世界大战。
    如果是一支空白的军队,短短四年时间自然是不够用的。
    好在德国军队的建设并非是从零开始的。
    德国人的复仇并非始于斯特拉瑟上台,早在《凡尔赛条约》签署的那一刻就着手进行中。
    根据条约,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军队面临着一系列严苛的规定。
    不仅在数量上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同时禁止研发坦克、军用飞机等先进武器,不得组织空军,海军不允许拥有潜艇。
    战前德军的大脑——总参谋部被勒令撤销。
    德军一方面迫于无奈执行条约的规定,自断臂膀,另一方面也在暗中卧薪尝胆,在裁军中尽可能保留积蓄力量,西克特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作为斯特拉瑟上台前德军的“陆军总指挥”(事实上是德军总负责人),西克特成为塑造新军的灵魂人物。
    他以传统的普鲁士精神为建立新军的根基,认定未来的德军将是一支数量少但具有高度机动性、训练有素的职业部队。
    在西克特的精挑细选下,大量臃肿、不合格的兵士从德军中裁汰,剩下的人员则成为了百里挑一的精兵悍将。
    包括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龙德施泰特等当时还默默无名的小兵,在这一时期都被西克特慧眼识珠保留下来。
    这10万人虽然数量少,但在西克特的精心指导下,即使是小兵都成了“能胜任中下级军官的职务”的高职业素养军人。
    西克特十分重视官兵的教育文化、操作现代武器、熟悉通信手段的实践能力,每半年一次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甚至为了避开条约限制,而让士兵在纸质木质的坦克飞机上训练战术,从而吸收到了最先进的机械化作战思想。
    此时的德军已经被西克特调教成一副精干的骨架,只需要往里面填充足够的肉质,就能立马成为了一具生龙活虎的健硕身躯。
    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扩张上百万的军队,不单单要有丰富的人力储备,也要有足够的军工厂为这些人提供充足的弹药武器。
    所以将民用经济转轨到战时经济,尽一切可能开发德国的战争潜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此,民族工人党在1929年拟定了一份《四年计划》发展方案,要求在四年时间内做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这份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将德国企业税率从1929年的5%至20%逐步提高到1933年的40%。
    监督企业的产品和管理方式,保证他们生产更多符合军事要求的战略物资;
    建立价格委员会,对企业工资设定、资金走向进行严密控制,将全国的工业资本吸引到国家需要的项目上来。
    尤其是在战时急需的燃料、橡胶、化工生产上重点投入,保证能够自给自足。
    要完成这些事情并不算困难,现在德国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已经被高度国有化了。
    在格里戈公司的调控下,政府可以随时要求他们生产任何所需要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格里戈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属于国家的,所以国家只需要付人力费和成本费,这大大降低了财政的压力。
    《四年计划》的效果很快体现在德国军工业上面,德国顺利的完成了前两年的指标,如果按照这个进度,到了1933年。
    那么德国铁产量会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
    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
    煤产量由1.26亿吨增加到1.95亿吨;
    发电量从186亿度增加45亿度。
    如果到了1933年能够顺利完成四年计划的话,德国生产的军备与1929年相比,狂增了11.5倍,军火产量为美英两国总和的2倍,飞机产量增长25倍。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本身资源贫乏,经济总量有限,单靠计划指令调配还不足以实现这么大规模的军火生产。
    所以,在这四年时间里通过对外扩张掠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手段。
    其中,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为例。
    这个欧洲闻名的军工业强国,在二战前拥有斯柯达工厂、布尔诺工厂这样世界前茅的兵工厂,所生产的武器兼具数量和质量,每年至少可以生产2.5万支轻机枪,数干门重型大炮,其军火数量甚至超过了英法两国总和。
    而奥地利的外汇、铁矿、石油也令德国受益颇多。
    可想而知,急于整军备战的德国吞下了捷奥两国无异于吃了一剂大补药。
    据统计,德国吞并奥地利,从这个国家获取了4亿多先令,大大提速了自己的军火产业发展,使其做好了一场发动大规模战争的经济后勤准备。
    除了经济方面以外,德国在动员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入了军事生产领域,以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吸纳适龄公民入伍。
    18到30岁的合适公民可以直接进入部队训练,而那些年龄更大的公民则被安排进入罗姆的先锋队当做后备力量。
    国防军将这些人集合起来进行定期的训练,那经验条是涨的非常快。
    可以说,德国这架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运转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尘不到顶弄闻时〕〔开门迎客〕〔临高启明〕〔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和前任他叔联姻后〕〔告白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