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特殊教育      小说目录      搜索
第368章 解读
    第368章  解读
    B级基地。
    在三天小长假的晚上,所有的B+级以上人员全部集中在了地下室里,除此以外再无……还有一个“服务员”。
    一个秘书打扮的“女性”慢悠悠地按照每个人的喜好冲泡咖啡和茶水,放好后安静地站在角落里。
    林炬瞥了一眼已经套上硅胶皮肤的改进型二号机器人,咳嗽一声使在场的几人集中注意力,然后在一片迫不及待的目光中伸出双手,一本不算厚的书籍凭空出现在手中。
    简单的黑色封面上写着“《辐射推进技术概论》”以及相应的作者名,连出版社都没有写,右下角还有个“绝密”的印戳。
    早就等不及的叶长思直接站着凑过来,激动地翻开目录,和其他几双眼睛一起阅读着这本来自异世界二十多年后的书籍。
    “第一部分:聚变技术的几种方式
    第二部分:主流推进技术构想
    第三部分:辐射推进技术展望
    第四部分:相关论文文献(404所内部发行)”
    总共才130页,仅仅只有四个部分,显然是并非是一部厚重的技术目录,而是类似《星际航行概论》这样的辅助书籍,其中大半都是作者赵宗尧对于他的辐射推进理论的构想。
    实际上对于核技术有所了解的也就叶长思、程南开、赵晓文等人,其余工程师几乎也不沾边,但好歹能理解一些内容。
    但林炬能看得懂的部分到此为止,《辐射推进技术概论》的作者显然知道这本书就是给内部研究所的人看的,文字解释并不多,大部分被公式和图表占据,唯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
    <div  class="contentadv">        他挣扎地努力试图理解里面最短的公式,然后顺从地放弃。
    叶长思头也不抬的说道,林炬拍了拍二号机器人被硅胶撑起的包臀裙,后者立刻去拿纸笔,很快就只剩下了小声但急促的讨论和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
    半分钟后,SN11在落地之前最后全功率启动准备挣扎一下,但还是重重砸成了一团钢铁残骸,经验丰富的消防员一拥而上,很快就用泡沫扑灭了火焰。
    德克萨斯。
    自知水平如何的林炬很自然地将位置让给这方面知识最深厚的叶长思,看着后者激动的翻开书页。
    首先,阿美五一不放假。
    林炬阅读到了第一个高端词汇“弱相互作用力”,下面就是赵宗尧对于“于谦公式”的解释以及激光约束惯性等离子体聚变的介绍,一眼扫过去就是不认识的符号。
    不管是激光、等离子还是磁捕捉等手段,究其原理都都是制造高温高压环境,同时,越是高效率的聚变方式要求的温度与压力越高,尤其是清洁的氦三聚变。
    虽然林炬一点也看不懂,但还是被这份激动感染,默默地守候在地下室里。
    本书所探讨的辐射推进技术,是基于激光约束惯性等离子体聚变技术的展望,虽然这种技术当前尚不成熟,但已经被各国科学家证实是实现稳定氦三高效聚变的方式,具有体积小、废热少、重量轻、发电效率高等多种优点。
    激光约束惯性等离子体核聚变的重要突破基于我国著名科学家于谦院士对杨·米尔斯电磁力-弱力统一方程的进一步解释提出的“于谦公式”,利用原子间的弱相互实现对等离子体的规范约束……”
    SN11的测试结果也不出所料,马斯克瞄了一眼星舰的姿态,太斜了,重心位置应该在推力中心线边缘,已经救不回来了。
    一群工程师挨得紧紧的,看到了第一部分的首段介绍。
    “自原子能的世界打开大门以来,对于聚变技术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这种来自于太阳的力量很可能是人类能够长期掌握并使用的最强手段。
    之所以能造那么快是因为到现在为止的星舰飞船内部都极其简陋什么都没有,就是个简单的不锈钢壳子(隔热瓦都没有),仅仅是用于大气层内测试的样箭。
    氢原子、氘、氚、氦三等轻核聚变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惯性约束聚变与磁约束聚变,两种方式并非互相排斥,在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建造了超过30个聚变装置,基本都在这两种方式范围内。
    当然更重要的是SpecaX拼命生产猛禽V1发动机,现在已经突破了80台库存,飞一次不过浪费三台猛禽V1的产能(只安装了三台海平面版,并未安装真空版发动机),完全耗得起。
    现在全世界最困难的就是不知道哪种聚变技术可行,而这17页的内容完全就可以给未来指明发展方向。
    但恰恰最吸引工程师们的,是前面仅仅17页内容的聚变技术简介,那里面有三个小节,对应的肯定是三种在那个世界能够实现的核聚变方式。
    飞行数据已经在坠毁前发回了,但这并不会对后续测试有太大影响,在5月25日前,SN13和SN14都会继续发射,至于SN12,现在已经运到发射台旁边了。
    ……
    最简略的第一部分全都是目前未证实理论的精华,这些发现拿出来绝对是诺奖级,叶长思看一眼就能解开过去的很多疑惑,只感觉聚变之路的前方正在被一盏盏路灯照亮,越来越开阔。
    实际上星舰工厂里的飞船已经排号到SN19了,正在准备排队炸掉。
    “纸,我需要演算!”
    很显然那个世界线有个叫于谦的牛人对可控核聚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至于出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理论,从叶长思谢廖夫等人的惊叹可以看出,这肯定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存在或证实的理论。
    所以马斯克可以让SpecaX的七千多名职员加班加点进行SN11的飞行测试,什么,4月不是才SN8吗?
    SN9、SN10两艘原型测试飞船都未能达到15000米的测试高度就爆炸了,连SN8都不如,而SN11前天才拉出厂房,5月2日就准备打出去。
    SN12和SN11是同一批制造,但安装了三台真空版的猛禽V1以及贴上了半面隔热瓦,它将和B6助推器组合进行一次不回收试射,先尝试成功入轨后再进行回收。
    虽然星舰已经炸掉了七八枚,但马斯克认为不回收正常入轨的成功率应该还是不错的。
    这一周事比较多,暂时只有两更保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尘不到顶弄闻时〕〔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开门迎客〕〔临高启明〕〔漫威之我穿越的有〕〔和前任他叔联姻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