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特殊教育      小说目录      搜索
第二十章 大夏那些事(四)
    墨家的加入无疑是对于大夏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而在礼贤馆的谈话结束之后,仅过了两日,杨昭便召墨沛入宫,进行了一番谈话,其中谈话的内容外人不得而知。
    这一场对话,就连齐治平等人也不知道原因,只有几日后几道圣旨下来,从国库中取出五百万两白银。
    至于用途并未说明,全部都交给了墨沛。
    不过那些墨家的游侠在得到这一笔巨款之后,纷纷离开了奉天城,只剩下几人与墨沛留在奉天。
    墨家的加入使得四海书院的工程进度加快,各种奇妙的机关之术在墨沛的潜心打造之下,不过几天的时间投入了使用,大大的缩减了工期,也节省了人力物力。
    这所在原本几大世家宅邸的基础上修建的书院,极为大气端庄,占地之广,古来少有书院能够达到如此规模。
    而招收学子的条件除了这乡试以上获得功名的读书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如工匠等。
    甚至还有一定的别国读书人的名额,不过需要参加考试,择优录取,在读三年之后,可参与大夏的科举考试。
    此榜单一出,除了大夏,天下其他各国都为之震动。
    不少读书人不惧艰苦,也要奔赴大夏参加四海书院的入学考试。
    其他几个的皇帝也坐不住了,虽然不任用这些贫苦出身的读书人,但是长此以往,底下的民心还剩多少。
    于是纷纷都琢磨是否也要效仿大夏,大兴科举?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因为此刻的大家还沉浸在另一件事情之中。
    那便是武举的进行。
    各地的武举选拔已经开始,相较于文举的封闭式考试,无语除了兵法考试在原本的贡院举行,其余的都在各地的军校场举行,而是事对外公开,允许百姓围观。
    正值农闲时分,不少百姓齐聚校场,观看这些难得的比试。
    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项目,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算是少有的娱乐项目。
    于是各地的军校场不断传出喝彩声,当然表现不佳的时候也有嘘声。
    特别是马射、马枪几个项目,最为引人瞩目。
    马上的切磋让百姓们无不惊叹,一些个年轻人马上功夫了得,甚至是让人眼花缭乱。
    最终为时三天的各地武举第一轮结束,让百姓们意犹未尽。
    太过精彩,让他们免费的看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高手对战。
    最终选出来的武举入围第二轮只有两百多人。
    相较于文举,武举更加的卷,从开始的各地每个地方给上百人的参与最终就只有寥寥几人获得资格。
    虽说是一轮,实际上三天的比试就是已经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资格进入下一轮。
    很多的县城都更多的是全军覆没,无一人达标。
    要么武艺骑射一道上差了一些,要么考兵法未及格。
    很多习武之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只能无奈的错失良机,哪怕武艺再高,也只能乖乖认命。
    不过好在演武堂这时候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落榜的人或是收到了演武堂的入学邀请,或是直接通往军队,从一名士卒、伍长做起。
    总之现在的大夏愿意为这些底层的百姓提供一条出路。
    金銮殿。
    兵部尚书夏临喜上眉梢,在第一轮武举结束之后,脸上的笑容便没消失过,比自己前年娶亲的时候,还要高兴。
    “禀陛下,各地武举录取人数为两百五十一人,都已经分发通知下去,于五月初一举行第二轮的考试。”夏临汇报的声音不由的加高了几分。
    现在谁不知道,夏大人很高兴。
    杨昭看过了汇总上来的名单,倒是让他意外的是各地藩王的子嗣之中居然出现了不少的将才。
    当然都是燕王那一辈的藩王子嗣,其中隋王世子杨逍手持一柄大刀,所对之敌,皆是一刀败之。
    至于是都存在舞弊,不良人也探查明白,确实是其真正本领,除了隋世子杨逍、还有宋世子杨迹、唐世子杨迅等都通过了第一轮,明确的按照规定参加,没有任何的作假。
    其实这些人只要在自家封地中混个闲散职位,再过几年便可往上爬,成为执掌一方军政的人物,只不过都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参加了科举,让杨昭大感意外。
    各地的藩王实力都并不是很强,以至于皇室在被其他世家压制的时候,无从施以援手。主要还是在大夏第四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经历了一场藩王之乱,而后历代皇帝都削弱藩王的职权,封地也一缩再缩。
    现如今最大的藩王也不过是坐拥三郡之地而已。
    其他的一般都是一个郡城的大小范围。
    杨昭对于这些藩王,谈不上喜恶,好在上一次平乱之时,没人真正敢举反旗。
    所以杨昭并未为难这些亲族。
    “此事便由兵部牵头,其余各部配合,诸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杨昭说道。
    一名官员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站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杨昭定眼一看,是鸿胪卿崔忻,少有在朝堂上说话的官员,也是被其他人打趣为老实人。
    毕竟鸿胪寺的差事也算得上是美差,此人在位二十年,居然一分钱都没贪,属实是“老实”。
    不过也因此,被杨昭重用。
    杨昭示意他说话之后,崔忻缓缓说道:“大周太子武国策请求参加四海书院的入学考试,想要去其中学习。”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脸色顿时精彩起来。
    本就是作为质子受辱,如今还要去大夏的书院学习,这大周太子是打算破罐子破摔了,还是脑子坏掉了。
    此事传回大周国内,日后登记之时,恐怕底下没几人服从。
    “卧薪尝胆吗?可惜你不是越王勾践,朕也不是吴王夫差,让你去学习又何妨,正好让天下人看看,大夏的胸襟,多么广阔,别说一个大周的太子求学,其他国的皇帝来了让你们偷学又何妨。”杨昭心中说道。
    而后缓缓说出两个字。
    “准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尘不到顶弄闻时〕〔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开门迎客〕〔临高启明〕〔漫威之我穿越的有〕〔和前任他叔联姻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