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特殊教育      小说目录      搜索
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
    “海外鱼来亿万浮,逆流方口是螃头。至今腹上留红印,曾说孤东入御舟。”邵树德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诗。

    秘书郎、大夏状元崔税有些惊异。这诗以前没听闻过,而且描写的是鲑鱼,几乎不可能是中原文人所作,难道是圣人写的?或是渤海人写的?

    就诗本身来说嘛,还算工整,而且化用了当地俗语。

    比如,本地会说汉儿语的渤海人将鲑鱼称为“方口鳑头”。“孤东”是“果多”的音译。

    正如靺鞨人将鲑鱼称为“其来有时”(达乌伊玛哈),他们将鲑鱼跃出水面称为“果多”。诗里还讲了一个传说,即鲑鱼腹部为什么有红印?

    靺鞨人传说,唐王东征之时,因大马哈鱼来得太多,直接跃到御舟上,唐王不悦,令将士们用木棍驱之于黑水(黑龙江),故大马哈鱼的腹部至今仍留有紫红色的印记。

    关于唐王东征还有另一个传说。

    传闻唐王来到黑水边时,正逢白露时节,被敌人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有大臣建议,表奏上帝,借鱼救饥唐王从之。很快,便有一条黑龙带着鲑鱼来到黑水,人马吃了鲑鱼后,力气倍增,大获全胜—马本来是不吃鱼的,但这是天上的鱼嘛······

    这些传说,大夏君臣初闻觉得有点扯淡。

    这个“唐王”是谁?什么时候去的黑水?很明显,这是杜撰出来的。只不过当地野人文化水平低,对此深信不疑罢了。

    不过这也从侧面看出,“唐王”在黑龙江两岸深厚的影响力。当年黑水靺鞨为了对付渤海人,千辛万苦遣使入贡,一直到唐德宗贞元末被彻底征服为止。

    现在渤海人衰弱了,亡国了,他们又按捺不住,想要摆脱渤海人的统治。

    邵树德有种预感,从今往后,黑水两岸还会有“夏王”的传说—即便没有,老子也得给你创造一个出来。

    这几天陆陆续续来了一些氏族首领,多数是本地或附近的,邵树德就在驼门河口附近设宴招待,增进感情。

    “你们一年忙到头,可能吃得饱?”邵树德端坐在虎皮交椅上,看着亲兵、宫人们忙活。一头头黑猪被就地宰杀,惨叫声惊天动地。

    大大的铁锅被架了起来,热水咕嘟咕嘟,昆布、猪肉时不时泛起,香气扑鼻。

    这次用的是真昆布,而不是像鹅脚掌一样的假昆布—海带这种玩意,不是中国原产,日本海才是其故乡。

    鱼或生做成鱼脍,或煎烤,或水煮,花样百出。

    还有一些猎来的兔鹿、放牧的牛羊,总之非常丰盛。

    但前来面圣的各个氏族头领们,却盯着出笼的蒸饼、胡饼,目不转睛。很显然,比起鱼肉,粮食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

    “陛下,好年景还是能吃饱的。”

    “如果猎物特别少,或者鱼来得少了,就吃不饱。”......

    氏族头领们说了一大堆,基本符合邵树德的预期。

    事实上,无论渔猎还是放牧,生活都不够稳定。就譬如这围捕大马哈鱼,真的稳定吗?如果某一年洄游驼门河的鱼突然少了呢?

    别以为不可能。鱼也是动物,也会生病,也会有天灾。

    后世挪威人在海里人工养殖三文鱼,一大困扰就是鱼的生长密度提高了,疾病更容易传播,不得不大量使用抗生素。到了后来,抗生素效果也不太好了,海水污染加剧,不得不到别的地方人工养殖—智利南部有大片破碎的岛群,方便挂网,海水又比较寒冷,适合三文鱼生长,当地还有很强烈的洋流,把人工密集养殖产生的排泄物、污染物冲走,保持海水清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尘不到顶弄闻时〕〔临高启明〕〔龙珠之我能看到战〕〔女主家世显赫父母〕〔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四合院:从机械工〕〔温情一生只为你林〕〔漫威之我穿越的有〕〔麻衣诡相〕〔嫁给山野糙汉后她〕〔玄幻:开局被迫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