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特殊教育      小说目录      搜索
逆天明末三十年 一千一百零四章 草原机会上
    “父汗,难道您不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吗?”就在高丽的战事趋于平静的时候,遥远的漠西,在连绵不绝的蒙古包当中,一名年过四旬的中年壮汉正坐在火盆前,他的身上披着一张白色的狼皮,袒露着胸膛,脸色阴沉,让人不知道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他的身体非常壮实,就像草原的勇士一样,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依然能看出他曾经的风采。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太极的死对头,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达延汗的七世孙林丹巴图尔,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林丹汗。而说话的人是他最为看重的儿子额哲,也是草原上著名的勇士,更是察哈尔部的第一神箭手,被誉为草原雄鹰。两人正坐在火盆前烤火,一边烤火一边商量着军国大事。

    自从朱元璋起兵消灭了元朝的军队之后,元朝的余部全部退回了蒙古,并且已经变得四分五裂,经过明朝的不断打击,蒙古已经再也不可能结合为一个整体,而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之后更是不断采取满蒙联合的国策,对草原各部进行分化拉拢,他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将草原给肢解的支离破碎,最后被金国一举吞并,努尔哈赤的脑子非常清楚,大明就算是再腐朽,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如果想要消灭大明,那就必须壮大金国自身的力量,如果不能让金国取得更强大的实力,从各个方向攻击大明,凭借大明的人口和强大的恢复能力,一旦变成消耗战,金国将会很快被消耗而死。所以拿下草原就成了大金国的国策,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以科尔沁土谢图汗为首的一部分漠东蒙古诸部和漠南蒙古一部已经向大金国靠拢,还有一部分就是类似朵颜三卫这种靠着大明苟延残喘的部落,最后草原上最大的势力就剩下了林丹汗领导的以察哈尔部为基础的漠西漠北蒙古。

    林丹汗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他的肩膀上就担下了巨大的责任,那就是统一蒙古,再现黄金家族的荣光和整个草原的重振雄风。可是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继位之初的蒙古根本就是一团乱麻,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开局林丹汗便进入了地狱级难度,即便是他自己有一腔热血想要立刻统一蒙古,实际情况却并不允许他这样做。

    (渔夫按,关于当年蒙古的局势,这里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林丹汗继位时,蒙古汗权不振已经很久了,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分为浩齐特、乃蛮、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另一方面,东方的女真族正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渐走上统一与强盛之路。因此,林丹汗早年的处境非常艰难。即位之初的林丹汗在明朝大臣的奏文中多次被提到。最早是在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十月,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边事大略》奏文中称:“自酉、戌两殒大师,辽尚可言哉?所幸天厌夷种,土蛮(原指图们汗,这里指布延汗)物故,稍稍息肩。独凌丹憨新立,众虏煽惑,都会、歹青等阳顺阴逆,安能不相率响应?此辽东之情形也。”并称林丹汗为“穷饿之虏”。次年七月,兵部尚书萧大亨上疏分析边防形势,称“幼憨嗣立,懦弱未威”。1609年辽东巡按熊廷弼也说林丹汗“尚不能统众”。

    这样的局势只说明了一点,就是林丹汗只能控制察哈尔这一部人马,剩下的蒙古各部基本不听他的号令,并且在即位初期,可能是年轻气盛的缘故,二十岁的林丹汗竟然起兵三万攻打大明,但是被大明边军挫败,后来的几次攻击也都收效甚微,这才让他改变了对明朝的态度,光是战争肯定是不行的,最后他决定采取和解的姿态,放还了俘虏的明朝军民,并且取得对明朝互市的权力,而且通过加强自身的武力竟然还将内喀尔喀给并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此时的林丹汗实力达到了全盛,几乎控制了漠西和漠南蒙古,并且对漠北蒙古形成巨大威慑,将漠北蒙古也基本纳入了听令的范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尘不到顶弄闻时〕〔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开门迎客〕〔临高启明〕〔漫威之我穿越的有〕〔和前任他叔联姻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