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特殊教育      小说目录      搜索
我在宅斗文里当咸鱼(穿书) 04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
    心里有了要回外祖家探亲的念头, 傅莹珠便做起了准备。

    她自己有心打听,一些浅显的事,还是很容易便打听到, 知晓一些大概的情况,不再像之前那般,云里雾里的。

    原主母亲姓周, 来自洛城周家。

    这周家虽然算不上什么诗礼簪缨的高门大户,但祖上看着矿山, 祖辈行商, 家业深厚,坐拥家财万贯,说一声巨富也不为过。

    只是士农工商, 商是最底层, 是最不被看重的那一类人。周家虽然称得上一声巨富, 却也逃脱不了商人的身份,在达官贵人眼中,他们做着的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营生。

    周家虽然坐拥财富, 却无实权,很多时候处处受制, 受人白眼,日子不算太好过。

    到了傅莹珠外公这一代,经过多方斡旋、努力争取,家族终于得皇帝看中, 成了皇商。

    至此,于身份上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商与商, 也有区别,给皇家做事, 自然也就体面了一些,不至于说不上话了。

    哪怕每年需要上交一大笔巨额的财富用来维持这个名头,但对周家来说,可谓是求仁得仁,不是坏事。

    此后不久,周家就举家迁入京城,离开了洛城,也算是在京城里扎稳脚跟了。

    听完周家的发家史,傅莹珠陷入了沉默中。

    洛城周家,京城周家,不管是哪个周家,傅莹珠都甚少听人提起来。

    甚至她去丹宁郡主的生辰宴上,未曾见过周家女。

    平时偶有交际,在贵女中也甚少听见有人提及周家,亦或者看见周家的人。

    看上去,周家好像比她这个“声名狼藉”的傅莹珠还要更不受待见呢。

    按理来说,周家是巨富,还占着一个皇商的名头,如今正在天子脚下,平时也该出来遛遛才是,哪想竟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如果不是特意去仔细打听了,还真寻不着这么一号人物。

    ……不过也要怪京城的达官贵人实在是太多了,一砖子砸下来,能砸中两个皇亲国戚,三个高官政要。

    如此一看,区区一个周家,也就不值一提了。

    就是辛苦了周家的列祖列宗,费尽心机,卯足了劲儿的往上爬,好不容易迁家京城,看上去是阶级跃迁了,可真到了京城里一瞧,他还是地位最低的那个。

    想必当时刚刚迁家入京城的周家急于站稳脚跟,才会把女儿嫁给不成器的傅堂容,以此获得一席之地。傅堂容好说歹说,也是个侯爷,哪怕只靠祖荫过活,在京城这个地方,说话就是比他们管用。

    可惜,周家的算盘也落空了。

    女儿早逝,侯府如今又是这么个局面,就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实在指望不上。

    此后的周家,也就逐渐的隐匿,安安心心当他的皇商,不怎么出来活动了。

    贵族传承权力,世家传承文化,这个阶级的壁垒由来已久,不管是谁想要打破,都很不容易呢。

    傅莹珠幽幽叹了口,随后思忖着要如何重新和周家搭上关系。

    依着老嬷嬷提到过的,原主母亲在娘家时很是受宠的话,傅莹珠觉得,外祖家不至于对原主不管不顾。总归是血浓于水,还真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就算退一万步讲,外祖家再不在意原主,也总该在乎一点原主母亲的嫁妆,追本溯源,那可是他们周家的东西,被外人霸占了那么多年,岂能坐视不管?

    要知道,原主母亲刚嫁过来时,嫁妆可十分优渥,远比现在的多得多,现在嘛,早就是被嚯嚯过多空壳子,没剩几个钱了。

    未知全貌,傅莹珠并未对原主外祖家从来不问原主安危的做法做出任何的点评。只是想到她推测到的和事实相差那么远,心里面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不知自己到周家去会面临着什么。

    不过,即使心有惴惴,傅莹珠还是要去一趟。

    大不了就是被一顿打,被轰出门来,只要她脸皮够厚,心志够坚定,没什么能阻挡她的。

    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要及时的去做,光是在原地前怕狼后怕虎,是万万成不了事的。

    傅莹珠平日里是不喜多生事端,可一旦决定了要做什么,就会一往直前,毕竟她的经验告诉她,瞻前顾后,只是白费功夫罢了。

    该问的问了,该打听的打听了,要到外祖家去的事,傅莹珠在心里定了主意,暂且没对外声张。她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此事实在是不宜高调,尤其是陈氏那边。

    傅莹珠想来想去,与原主母亲的死最可能的逃不开干系的两人,一是傅堂容,二便是陈氏,虽说没有证据,但先防备着一些,总也是好的。

    这一次她去外祖家,约莫是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要多住一些时日。得提前给老夫人打好招呼才行。

    是时候开始着手准备了。

    -

    而陈氏那边,还在殷殷切切地等着华掌柜来给她送礼,坐着掌柜们集体回头求她原谅的美梦。

    两日不见华掌柜那边有什么动静,陈氏被惹恼了,也拖着没有任何的表示,非要等到华掌柜先低下他高贵的头颅带着好礼来给她赔礼道歉,再谈要不要给华掌柜帮忙的事。

    装腔作势,拿乔要礼,傅莹珠做得,她也做得。

    这一等便是几日的功夫下去,左等右等没等到华掌柜,陈氏自个儿都懵了。甚至连几日前收到了华掌柜秘密寄过来的求助信的事,都像是做了一场梦。

    陈氏坐不住了,也不管什么体面不体面等,主动放下高贵的身段,叫人去找华掌柜问问清楚华掌柜这到底是什么个态度,却直接吃了个闭门羹。

    哪有求人的是这样的态度!

    事至此,陈氏再不觉得华掌柜是真心想要求她帮忙,反而是想戏耍她、看她笑话!

    说不定,前脚把信给她送过来,后脚就跑到傅莹珠那儿,又开始表忠心,让傅莹珠暗中看笑话了。

    幸好哇幸好,幸好她沉得住气,没有立即展开行动,否则,真就让人暗中看了笑话,笑话她成为了笑柄,被人当成猴耍去献宝呢!

    此时,华掌柜在陈氏心中,已经和她桥归桥路归路,彻底断绝关系了!

    这个人,不可深交,不可轻信,她已经看明白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因华掌柜生的气还没歇下去,那头,别庄那儿,傅明珠的信又寄过来了。

    这阵子,在陈氏的敦敦教诲下,傅明珠暂且停止了诉苦,依着陈氏的教诲,在别庄那修身养性。一直数着日子,看看她的母亲,什么时候才能把她接回京城,重新做她那风风光光的侯府嫡女,重新享受荣华富贵,无限荣光……

    但别庄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这里偏僻到人烟也稀少,市集上能买到的东西不多,她每日吃的饭里难见荤腥,吃食一点也比不上在侯府的时候精致。吃得不好,胃口不好,人也就饿瘦了,看上去气色很难看,与那些在城门口等待施粥的难民也没什么两样。

    此外,山上蚊虫还多,本来这里人少,这些蚊虫过得还没那么快活,傅明珠一来,这些虫蚊简直像饿了半辈子那样,终于逮着了大血包,一口又一口的咬下去,不管熏多少艾草,多少香都不够用!拿它们没辙啊!

    这几个月下来,她白天饭吃不好,晚上觉睡不踏实,还要挨蚊虫叮咬,又瘦又难看。什么尊贵,什么体面,什么前程,那是什么东西?傅明珠只想过点人过点日子罢了。

    到了这一次,傅明珠实在是受不了了。再忍下去,她就是那乌龟王八!

    陈氏一开始告诫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还能听得进去。等到次数多了,再听着这样的话,光打雷不下雨,就是说着,于她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和艰难,没有半点改变,她便觉得是陈氏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她甚至连陈氏都怨恨上了,埋怨陈氏为何不能早叫她出生一刻,或者憋一憋,晚叫她出生一刻,也好破了那个与老夫人相冲的生辰八字。

    她生来一切就是母亲定的,母亲也什么都没商量过,她也没办法把自己塞回去再生一次,心里便懊悔生恼起来。

    心里怨气一起,傅明珠再给陈氏寄回去的信,就满是抱怨丧气的话了,甚至有不少忤逆陈氏先前嘱咐的话语,要逼着陈氏想办法把她弄回侯府去。

    她还在信上威胁陈氏,说若是不快点把她弄回去,她就求到傅堂容,求到老夫人跟前去,到时候口头上会说什么,可就不一定了。

    陈氏看了傅明珠寄回来的信,气得整个怔住,简直要怀疑,这是华掌柜亦或者是傅莹珠又一次为了耍弄她才寄过来的信件了。

    听听这忤逆之言,真的是她懂事乖巧的女儿傅明珠能说得出口的吗?

    再仔细一看,确认了是女儿的一手漂亮小楷,得用十几年的功夫练出来,傅莹珠写不出来,华掌柜也无从模仿,陈氏才真的确信了,如此忤逆不孝的信件,真就是她懂事乖巧的女儿傅明珠写出来的!

    陈氏又是伤心,又是愤怒,泪水几乎要冲破眼眶。

    她这边的事已经够乱了,傅明珠居然还要给她添乱。

    先贤们能从艰难的处境中获益良多,她女儿就没道理做不到,她都已经如此苦口婆心、将利害讲得这么清楚了,为何傅明珠还不知足,净是抱怨。

    生了这样的女儿,不如生一块叉烧有用呢!

    面对外人,不能同苦共同度过难关就罢了,还要疯狂拖后腿!

    这封信寄来的时间是在傍晚,陈氏看了信后,气了一宿,晚膳都没用,更没心情给傅明珠写回信了。

    -

    第二日到木樨堂这边给老夫人请安,刚过回廊,就在月门那,遇上了傅莹珠,陈氏连忙停住脚步,没与傅莹珠打照面,却将傅莹珠与青桃的话全都听到了耳朵里。

    傅莹珠正在与青桃猜今日木樨堂的小厨房会给做什么早膳。

    “再过半个月,螃蟹就没那么肥了,婢子觉得,今日桌子上定能见着螃蟹。”

    “那可不一定。”傅莹珠笑笑,“螃蟹性寒,一顿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过频繁,我倒觉得你猜错了,祖母本就脾胃虚寒,不宜多食性寒之物,今日不仅不会见着螃蟹,明日也不会见。”

    傅莹珠与青桃主仆两人聊得开心,偷听壁角的陈氏却是一脸鄙夷。

    她说得多对啊,正是因为身处别庄如此凄苦的环境当中,她的女儿才一直惦记着要回来、要更努力地往上爬,看看傅莹珠,这阵子日子过得极其滋润又如何,天天念叨着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目光短浅、只拘泥于饭桌子那寸许地,真是浅薄极了,哪是能有大作为的模样。

    一天天的就重那点口腹之欲,就不是什么能成大事的人。

    陈氏定了定心,决定今日请安回去,就要再给女儿书一封信。

    女儿再怎么叉烧,怎么不顶用,到底还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总不可能真的不管。生完了气,该筹谋的还是要筹谋,该打算的还是要打算。

    至于女儿不懂的那些道理,就只能让她这个做母亲的,来劝导训诫了。

    她要告诉女儿,格局要大,看人看事,不要只盯着表面。年少不吃苦,老来也吃苦,总归都是要吃这一茬苦的,不管如何,年少吃苦总比老了吃苦舒服一些。就当作是,为了日后的好生活而付出的代价就行了。

    连她,当年也是吃了不少苦,经历了不少曲折,才嫁进侯府,成了侯府夫人。可再多的曲折磨难,只要她有本事撑过去,最后不也还是成事了?

    这样一想,陈氏心里舒坦不少,待傅莹珠与青桃先进了木樨堂,她慢慢悠悠从月门后出来,进到木樨堂里面,听到傅莹珠又在和老夫人聊早膳吃什么,神态中不由得带上一股难以被人察觉的傲慢。

    傅莹珠真是太浅薄了,只知道吃吃喝喝,一点内涵都没有。

    原本,说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一套的陈氏还有几分苦中作乐的意思在,但此时看着如此“浅薄”的傅莹珠,陈氏便觉得,先贤的话果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而先贤的话,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的。

    像是她的女儿,阅历不足,便无法深刻地理解体会。

    至于傅莹珠这种,更是差远了。

    但好在她的女儿有她这样一位母亲,她定然能将女儿教导得好好的,而不是像傅莹珠这样,没个一直能在身边指点教导的,只能一直蠢笨下去。

    先前早逝的正牌娘子,家里也是个没有底蕴的,哪怕是继续活着,只怕也不如她教得这样好,这样有道理。

    有些时候,家世上的浅薄,是无法用个人的努力抵挡掉的。

    在这一点上,陈氏深信不疑,脸上洋洋得意的神情深了不少。

    有了这样的想法,再一听老夫人笑呵呵地拉着傅莹珠的手夸赞她心思巧,陈氏就忍不住了。

    老东西就是老东西,人老了,眼界也低了。不过就是一些吃吃喝喝的玩意儿,竟也称得上一声巧?

    这个巧字,未免太廉价了些,若是她女儿傅明珠在这儿,定然是不屑于要这个巧字的,还要嫌丢脸呢!

    “大姑娘在吃的上,研究得确实透彻。”陈氏语气缓缓的,听上去很像夸赞,很快便是话音一转,“只是不知道,别的功夫上,可有长进?如今大姑娘跟着学管事,又管了铺子,天天就捣鼓吃吃喝喝,只怕手底下的人不服呀。”

    这世上的人都说,娶妻当娶贤。这个“贤”字,占了方方面面,既要通达人情世故,又要贤良淑德,能持家,能撑场子。

    里里外外,事情很多,很杂,可不是单单一个吃就能概括的。

    至于娶个会吃的?闻所未闻。

    是个人就会吃,在吃上的学问做得高,算什么本事?傅莹珠总归是个女儿家,总是要嫁人的,嫁人才是她的头等大事,才是她该注意该努力的方向,如今倒好,事情做歪了,不知道干嘛去了,只一门心思给自己添乱。

    傅莹珠自己不知道,也就算了。竟然连老夫人这种做了侯门妻子几十年的人都想不明白,和一屋子蠢人待在一起,陈氏坐不住了。

    原本老夫人与傅莹珠其乐融融,甚至都没留意到陈氏这个人在这儿,陈氏一发话,两人不再说话,都看向了陈氏。

    老夫人只看了陈氏一眼,就又笑呵呵地将目光移到了傅莹珠身上,“别的长进我不知道,可看看刚交到莹儿手上的那几间店铺的入息,管账的本事,一定是长进了。”

    一通话给怼了回去,是一点面子都不给陈氏的。

    几间铺子挪到傅莹珠的手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入息比起放在陈氏那的时候,多了不知多少倍。

    老夫人一边得意于自己孙女儿的本事,一边,对陈氏是更加得看不顺眼了。

    没有那个金刚钻,偏要揽下那等瓷器活。这十几年,若不是陈氏死收着,不肯把铺子的账本与钥匙交出来,侯府的入账不知得好看上多少。

    她那儿子没什么大本事,能拿的俸禄并不多,侯府能进账的地方便变得极为紧要了。

    陈氏占着好位置,却不为侯府做实事,在老夫人的眼里,便是天大的罪过。老夫人不看重什么年纪阅历,只看重能力,实实在在的能力。

    这种掌家的重要位置上,自然是能者屈之,不与旁人。

    之前老夫人不管不问,只是因为这侯府里头,山中无老虎,也没猴子,一个个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也就只好眼不见为净,所有的事扔给陈氏,她直接不管了。

    可如今,她嫡孙女出息了,长本事了,会干活了,面对如此璞玉,老夫人自然也就好好雕琢雕琢,不让明珠蒙尘,不让其他的魑魅魍魉,挡了傅莹珠的路。

    老夫人这话一出来,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意味,其中对陈氏的奚落,不言而喻。

    如此脸色和口吻,哪里是能容得下陈氏当着面贬低她宝贝孙女的样子。

    铺子的事一提,陈氏无话可说,又想到了那位不知好歹的华掌柜,心头堵塞。

    见陈氏这等模样,老夫人的心里倒是痛快不少,暗想都是千年的狐狸,跑到她跟前,玩什么聊斋呢?

    一句话将陈氏怼得无话可说,老夫人的心情妙极了。

    而一旁傅莹珠虽然不掺和这婆媳二人的交锋,却仔细瞧着她们的脸色。

    她一直将自己摆在吃瓜看戏的位置上,每回请安用膳,总能自得其乐。

    此时见老夫人心情不错,傅莹珠心里便想着在此时提起想回外祖家看看的事,应是合适的。

    她便在心里斟酌了下用词,同老夫人说道:“祖母,孙女有一事要同您请示。”

    傅莹珠道:“再过几日,中秋便要到了,逢此佳节,孙女想着在中秋前一日,回外公家探探亲。”

    这话一提,老夫人却是一惊。

    “莹儿,你可是当真的?”

    她一脸难以置信的模样,仿佛听见了什么奇闻逸事。

    陈氏也是立马变了脸色,屁股上,仿佛有针扎一样,脸上乍青乍白,十分好看。

    傅莹珠怎么突然要回她外祖家了?若不是此番傅莹珠忽然提起来,陈氏心中,就当那个外祖家是个死人,没什么存在感的。

    如今冷不丁忽然提起来,就像是在说已死之人突然活过来了,可真真令人吃惊不小。

    陈氏都快吓出一身冷汗来了。

    “莹儿,你过来。”老夫人唤道,“你好好同祖母说说,为何突然想回你外公家了?”

    “如今天气又再度转冷,孙女听柳叶姐姐说,祖母身子不好,晚上总是会咳嗽。”傅莹珠低下脑袋,说道:“我外祖父外祖母是从洛城搬迁过来的,洛城和京城水土很是不同。孙女想着,祖母都如此难受,只怕他们也不好受。且,孙女也确实许久不曾和他们见过面了,所以……想回去看看。”

    听了傅莹珠的话,老夫人一时竟是沉默了起来。

    在她前一位儿媳染病离世之后,因着傅莹珠的缘故,这些年,周家与侯府之间,仍然有走动。

    对于自己前一位儿媳,虽说生活上也有些摩擦,可老夫人大体还是满意的,即使不能亲近到当成亲生女儿看待,但也没有太多的矛盾。至于亲家那边,老夫人就更满意了。周家极会做人,出手又阔绰,那几年没少往侯府送好东西,对傅莹珠这个外孙更是照顾颇多,给老夫人省了不少力气,老夫人不是那种只会一味看低商贾之人的,对周家欢迎至极。

    可等到傅莹珠逐渐长大,心里有了自己的主意,却并不认周家对她的好,总是在周家管她顾她的时候,闹着说他们多管闲事。

    长此以往下来,伤透了周家人的心,两家的往来便就断了。

    断了来往后,周家曾经让人上门来赔礼道歉,对傅莹珠嘘寒问暖,只不过当时的傅莹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将人赶了出去。

    陈氏这个好母亲,撑着傅莹珠的腰,说是女儿受了委屈,说不见就不见,把周家人赶出去的活计,做出来自然名正言顺,无比顺当。

    此后,周家的人就再也没有上过门了。

    彼时的老夫人不大管事,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不太清楚,不过约莫可以猜测一二。

    她的孙女是个好苗子,为人又很孝顺,对她的生活起居都十分关注,不可呢是如此不识好歹,是非不分的不肖子孙。

    现在相处下来,老夫人对她的品性摸得透透的,更不会觉得她是个坏孩子。

    既然傅莹珠不是个坏孩子,那么坏的自然只能是别的人了。

    至于这个别的人,几乎是不用想的事情,老夫人立即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狠狠剜向陈氏一眼,目中含着冷光,将陈氏吓了一跳,惊出冷汗来。

    娶妻娶贤,娶妻娶贤,这陈氏空有个贤良的名声,本质上就不是个好的!

    都怪傅堂容,当初非得要力排众议把陈氏迎娶进来,才会把侯府搞得家宅不宁。

    若不是陈氏暗中挑拨上眼药,她的乖乖孙女,怎么可能会和外祖家断交?

    明明乖乖孙女是如此的孝顺懂事!

    顾及着面子,老夫人才没当场发飙,几年前的事了,她暂时也找不到由头来数落陈氏,只能暂时将心头的怒火压下来。

    她在心里粗略一想,侯府与周家人断交,已经有几年的功夫了。

    当初是傅莹珠放话出去,说不要与周家人来往,于这件事上,侯府本就理亏,伤了体面和和气。是以,老夫人也就只能下令,不许提起和周家相关的任何事。

    这如同断亲似的日子过了好几年,等到了今日,孙女大病一场后,变得懂事许多,也通情达理了。如今旧事重提不说,还要回到外祖家去探亲。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老夫人心里,倒是也想让傅莹珠多往她外公家那边走动走动。这周家虽说比不上京城的名门望族,可多一个外公家庇佑着,其他想动心思、想给她孙女不利的,也要多多掂量几分。

    只是,老夫人心中还是有些许担忧。

    她就怕傅莹珠又像往日那样,回到自己外公家后,撒泼胡闹,不仅将对方对她的照顾视作理所当然,还要说一些伤人心的话,将两家本就僵硬的关系变得更加无可挽回了。

    作为祖母,自然是要帮着提点一二的。

    “你若是想回去,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你同祖母说说,你这番回去,是要找什么人,说什么话?”

    老夫人问得仔细,当着陈氏的面,傅莹珠不便将心底的真实想法透露出去,只说道:“多年未曾见过外公外婆的面,莹珠觉得,该回去看看他们,问问他们的身体。之前是孙女不懂事,做了些不好的事情。如今长大了,也想开了,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面对并解决,就能重归于好的。”

    听她这样一讲,老夫人心中的疑虑散去许多。

    也是,孙女已经长大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不懂人情世故、出口伤人了。

    看看这些漂亮话,谁听了不说一声贴心小棉袄?

    想着傅莹珠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老夫人放心许多,只是怕节外生枝,她笑着说道:“你这番回去,可不是小事。柳叶,你且听着,一会儿去我的库房,给大姑娘拿点东西,好久没与亲家那边往来了,可不能空着手啊。”

    知道傅莹珠年轻,没多少经验,回周家不是小事,送礼这事上,老夫人便亲力亲为了。

    “我记着,那一对鲤鱼双佩还没送出去吧?我听说亲家有位表少爷,是个读书人,算算日子,是要参加今年的秋闱去科举的。鱼跃龙门,这彩头不错,给带上。”

    “是没送出去。”柳叶说着,在礼单上将鲤鱼双佩给记下了。

    老夫人又道:“还有几匹新进的云罗锦。虽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可能御寒,给亲家母送去,也是一番心意。”

    云罗锦??

    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

    老东西可真能说大话啊!陈氏一听,快嫉妒得眼红了。

    这些物件儿,平时在侯府里,都是不轻易摆出来的。就是逢年过节走动送礼的时候,老东西才会动动自己的库房。

    可现在一上来,就摆上这么多让陈氏心动的东西,她也未免太偏心了些!就连自己回家省亲,都没这么多好东西呢!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气死人了!

    老夫人才不管陈氏那臭的要死的脸色,自顾自往下说:“还有一座珊瑚树摆件,也一并带上吧。想来亲家看不上我这些玩意儿,但心意总是要做到的。”

    “好的,婢子都记下了。”

    随后,老夫人又零星点了一些物件儿的名,不过都没前面几样贵重了。

    老夫人心里也有把秤砣。

    虽然周家声明不显,但富也是真的富。

    若是送的一些寻常物件,只怕人家看不上,还会把交情给送坏了。

    老夫人人老,心却不老,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能亏着面子,免得让人看了笑话。

    一旁,一直没找到机会插上话的陈氏心头难免有些不安。

    当初,傅莹珠会与周家断了往来,她在其中费的功夫,不可谓不小。

    周家虽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名门望族,可对女儿极其看重,对傅莹珠这个外孙也极其看重,行事风格又与要面子的世家大族不同,甚至沾着几分匪气。

    陈氏知道,若是不在其中挑拨离间,放任下去,那她想要贪占周氏的嫁妆、想要把傅莹珠应得的东西都拿给自己的女儿,都不是什么容易事。

    让傅莹珠和周家断交,就等于断其臂膀,让她孤立无援,没有人能给她说话做事。

    好在傅莹珠年纪小,听风就是雨,好把控。

    她不过是在周老爷对傅莹珠说不准她常常出门时,放傅莹珠出门,在周老爷给傅莹珠送闺诫闺训的时候,给傅莹珠看好玩的话本,便叫傅莹珠觉得,她外公是个不知趣的老顽固,而她这个继母则是真心护着她想让她过得快乐的好人。

    先让傅莹珠对自己的外公烦了厌了,再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便容易多了。

    傅莹珠年轻气盛,不懂分寸,她随便在旁边说几句话,添几把火,就叫傅莹珠对她外公大吼大叫,让她外公伤透了心,而她只需要忍着心中的得意,将傅莹珠揽到怀中,语气轻柔地哄上两句,便将傅莹珠拿捏得死死的,只向着她,心里完全没她的外公。

    也是与周家断交之后,陈氏才敢撕下那层慈母的面皮,仗着傅莹珠没有半点倚仗,公然对傅莹珠不利。

    她好一番谋划,才叫周家与傅莹珠断了交,如今傅莹珠再度提起,要回周家看看,陈氏一颗心都提了上来,见老夫人快要将事都安排好了,连忙插话道:“妾身还记得,三年前,周老爷发了好大的火,也不知道他如今是否气消了。”

    要知道,三年前傅莹珠生辰时,周老爷特意挑在这个日子,带了好礼,来讨傅莹珠的欢心,即使前些日子做得不对的人是傅莹珠,他还是把错揽在自己身上,说要给傅莹珠赔礼道歉。

    结果礼送得不合傅莹珠的心意,惹得傅莹珠勃然大怒,犯了辱骂长辈的忌讳,叫周老爷好是伤心,放话道,此后再也不来侯府,也当没这个外孙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管如何,傅莹珠和周家的种种,早就在陈氏的挑拨离间、以及努力从中作梗之下,早就面目全非。

    人心不是石头,被伤透了,也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傅莹珠也是个执拗的,听外祖父说再也不来侯府了,当即说道,她也不会再踏入周家一步。当时也是闹了好大的笑话,成为京城当中的一大笑谈呢。

    这是多么美妙的誓言啊,这才三年过去,傅莹珠怎么就忘了呢?

    陈氏说道:“若是周老爷气还没消,大姑娘过去,岂不是更惹不快?”

    “还是别去了吧,做事还是要从长计议的好。”

    最好从长计议到周老爷死了,周家那边再无人惦记着傅莹珠这个外孙女了合适。

    老夫人听了,倒是沉思起来。

    她难得有听陈氏的话的时候,思考中的神情不由得叫陈氏生出了几分期待,傅莹珠如今是很听老夫人的话的,老夫人说不让她去,她就不会再去。

    而老夫人沉吟片刻,忽的抬起眼来,又叫了柳叶过来:“柳叶,再把礼单拿过来,这礼还不够,得双份才行。还有前些日子,侯爷从江南带回来的百年人参,也一并带上,给亲家养养身体。”

    陈氏:“???”

    “一来,要显示我们侯府的气派,二来,莹儿当时确实是做错了,这番回去,还要好好对你的外公外婆道道歉,虽说是礼轻情意重,但这礼也得拿得出手才行,不能叫人觉得敷衍,要显示我们侯府的诚心啊!”

    老夫人又在礼单上添了几笔,交回给柳叶,转头看向傅莹珠,苦口婆心地嘱咐:“回去着,你好好同你外公外婆说说话,若他们还需要什么,回来再告诉祖母,祖母再给备上。既然是我们有错在先,那我们便要多花点功夫,好好讨一下人家的欢心,这点功夫可不能省,都是应该做的。”

    陈氏:“……”

    她要的是老夫人阻止傅莹珠去周家,而不是让老夫人多给周家备礼啊!

    想她带着傅明珠回娘家的时候,怎么就没这种待遇。

    两相比较之下,陈氏气怒难平,指尖狠狠抠住手心。

    再一看傅莹珠,在老夫人发话之后,她甜甜笑着,点点头应了句:“多谢祖母,孙女儿都记住了。”

    那张俏生生的脸上由心而发的笑容,看上去真是刺眼极了。陈氏的心里不平衡到了极点,别开眼后,想着方才所见到的傅莹珠那盈盈如画的笑脸,忽在心底冷笑起来。

    傅莹珠真以为,自己做过的错事,想要弥补很是容易?

    覆水难收,被伤透了的心是很难哄回来的。傅莹珠当初骂周老爷的话骂得难听,哪个长辈能受得了这种气?她一个旁观的人听了都受不了,更别说傅莹珠的亲外公周老爷。

    那周老爷也是个执拗的脾气,认定了的事,就没那么容易改了。真当他是能一两份礼、一两句软话便哄回来的?周家又不缺那点东西。

    此刻傅莹珠还能笑得出来,等她带着满箱好礼、一腔诚意到了周家,被拒之门外,啧啧,到时候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丢人现眼,有她哭的时候。

    ,,

    ,。,(去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sitemap